工商時報【瑞銀(盧森堡)中國精選股票(美元)基金產品經理張婉珍】到今年11月為止,滬港通上路已滿五年。檢視這五年來的成果,發現滬港通的效益並非只有資金北上南下的流通,更重要的是滬港通政策的背後,代表的是政府對外開放腳步越來越快,並且為陸股被納入MSCI與富時羅素(FTSE Russell)等國際指數奠定基礎。據統計到6月底止,外資持有A股資產已近人民幣(下同)1.65兆元,占A股總市值比例為2.75%,占流通市值比例達3.73%,且預期未來流入資金將繼續提升。再看大陸公募基金規模表現,至10月15日止,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資產規模為1.04兆元,股債平衡型基金規模則為8,582億元;外資持有A股的資產規模,已與公募基金持有的A股資產規模相當,這凸顯隨著陸港通(滬港通和深港通)的開通、QFII投資A股限制持續放寬,外資在A股的投資不斷增加,已讓外資對A股的影響力與日俱增。隨著外資在大陸股市影響力明顯擴大,大陸股市的投資決策與行為,也慢慢轉為由基本面所驅動,而不再是以往受消息面影響的散戶市場。據MSCI研究顯示,包括如股價淨值比(PB)或是營收來源的質量等基本面相關的數據,越來越受到投資人重視,而這又是外資極為重視的一個板塊,且資金動能亦可望延續。根據安信證券的統計顯示,透過陸港通的資金流通與股價表現,可發現外資2019年北上資金流入最多的產業是醫療產業,達381億元,接著是銀行業的335億元、家電業的205億元,及房地產的176億元;醫療保險產業可說是2019年最受北上資金青睞的行業,連帶也讓醫療產業表現不俗,今年以來該產業指數上漲逾35%。隨著大陸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明顯,官方在醫療保健相關產業的著力持續強化。1985年可說是大陸的醫改元年,國務院批准了「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」,強調「放權讓利,擴大醫院自主權」。到了2018年,國務院大部制改革方案更是持續出爐。在政策的支持下,醫療保健行業快速發展,大陸的人均預期壽命也從1981年的67.8歲,提高到2015年的76.3歲。而在活得長壽之際,更要活得健康,這使得醫療保健相關產業極具成長空間。2013年,大陸的衛生總費用支出約為3.2兆元,而到了2017年,這個數字已成長至5.3兆元,大陸的醫療保健行業取得長足進展,且腳步還繼續加快。除了政策驅動和市場驅動,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創新驅動。回到大家熟悉的A股市場,醫藥行業的高毛利是全球普遍現象,這背後是醫藥公司對研發費用的持續投入,為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。近來的大陸股市受到中美貿易衝突,及經濟成長動能趨緩下,讓許多投資人又愛又怕;但在滬港通上路後所代表的大陸市場持續對外開放、外資投資比例不斷提高下,投資人需要以新的角度與思維來看待大陸股市,因為A股指數內的公司質素已大幅提升,市場體質已明顯不同,投資者若一直依賴過去的經驗來看待大陸股市,恐將錯失許多的投資機會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iiajuq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